首頁 > 綜合 > 正文

今日關注:【大學生評論大賽】東湖評論:消費回暖仍需做好“加減法”

2023-05-25 17:30:47來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資料圖)

江漢路上人聲鼎沸,黃鶴樓下熙熙攘攘,久違的煙火氣正在重新籠罩荊楚大地。近日,湖北省2023年第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報告公開,其中社會消費的迅速回暖無疑是亮眼的一筆。

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省服務業(yè)增加值同比增長6.1%,其中文化、服務和娛樂業(yè)收入分別增長27.5%、20.3%、16.5%,足見疫情后被壓抑已久的消費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釋放,這無疑是經濟復蘇的好跡象;從消費看,湖北省限額以上批發(fā)業(yè)、零售業(yè)、住宿業(yè)、餐飲業(yè)銷售額(營業(yè)額)分別增長13.3%、9.1%、24.3%、18.5%。然而,在喜人的消費數(shù)據(jù)之外,我們也必須看到,居民消費的結構仍然有待進一步優(yōu)化提升。第一季度,需求最為旺盛的領域仍然是基本生活類消費,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飲料類、煙酒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5.2%、20.3%、14.8%,同時,以房地產為代表的大額消費支出仍略顯疲軟:1—3月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1.9%,銷售額下降2.3%;此外,全省工業(yè)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1.2%,工業(yè)生產者購進價格(IPI)下降0.8%。這也從側面表明了消費市場仍然有待進一步的結構調整,仍需“加減法”來保駕護航。

做好“加法”,就是需要促進社會生產的進一步增長,以及進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3月以來,湖北汽車市場大幅度降價,政府也多批次大規(guī)模發(fā)放家電消費優(yōu)惠券,意在提振大宗消費、平衡消費結構,這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提高了大宗商品銷量;然而從長遠來看,通過降價、讓利來刺激消費需求的手段僅僅只能是一種短期的調控措施,如果沒有居民收入的實質性增長,那么再多的讓利也難以達到擴大內需、促進市場回暖的最終目的。因此,提高居民購買力,讓居民買得起、愿意買,才是擴大內需的根本途徑。就業(yè)是民生之本,3月份,全省城鎮(zhèn)調查失業(yè)率為5.3%,相較2月份下降0.4個百分點,但相較往年同期仍處于歷史高位,這需要政府進一步扶持就業(yè),從而提振消費預期。

做好“減法”,就是要盡可能降低生活成本和消費成本,進一步完善各項社會保障,讓公眾有心消費、有膽消費。應當盡力減少基本生活費用,降低居民在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方面的支出。提供更多廉價的公共服務和惠民補貼,減輕居民負擔。此外,適當降低貸款利率也是合理的促銷費方式,通過鼓勵銀行降低利率或提供低息貸款計劃,居民的消費成本將得到進一步降低,對于住房、購車等大額消費也會更有欲望。當然,降低消費成本的最根本手段還是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鼓勵企業(yè)推陳出新、降本增效,也是“做減法”的題中之義。

面對2023年擴大消費這個備受全民關注的議題,我們既要認識到問題的復雜性,也要對居民的消費能力保持信心。在推動內需擴大的過程中,政府和企業(yè)可切切實實做好“加減法”,在多項措施并舉的情況下,湖北的消費是能迎來新的增長和升級。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潘天行(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

指導老師:王溥(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教授)

責編:丁玥

標簽: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相關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