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綜合 > 正文

天天時訊:【大學生評論大賽·理論評論】在“小我”與“大我”的良性互動中實現(xiàn)雙向奔赴

2022-10-10 15:49:12來源:荊楚網  


(資料圖)

四川瀘定地震災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讓人不禁感嘆在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面前,人類是如此渺若滄海一粟。可縱然如此,我們仍舊相信“人定勝天”。在感嘆此次災難無情的同時,平民英雄甘宇的事跡不僅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奇跡,也感動于奇跡背后一個個平凡英雄的善意接力。地震發(fā)生后,作為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灣東水電站職工的甘宇和羅永沒有選擇第一時間逃生,而是毅然沖上大壩拉閘泄洪,避免了河水漫過大壩沖毀下游村莊,然而他們卻因此被困山野。甘宇失聯(lián)后,政府和社會協(xié)同展開救援,無數(shù)人勇毅前行,冒著余震、泥石流,走過斷道、峭崖,從未放棄營救。普通人的善意表達和愛心傳遞,與甘宇的堅持和堅守不約而同。最終,在不懈努力下,失聯(lián)17天的甘宇終于被當?shù)卮迕裼诤0?000多米的山林中找到并成功獲救,他們共同創(chuàng)造了這場生命救援的奇跡。

孟子曾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痹诘貏由綋u中,人的本能是逃生,甘宇和羅永卻一同選擇排險救人,在面對生死的道義抉擇時,果斷選擇舍小為大。在面對震后各種潛在的危險時,社會各界義無反顧伸出援手,全力拯救甘宇和羅永,如此感人至深的“雙向奔赴”充分彰顯了在突發(fā)災難面前中國人風雨同舟、共克時艱的偉大民族精神。當我們驚喜于此事件中所散發(fā)的人性光輝的同時,也應充分認識到小我于大我之間共生共進,有機統(tǒng)一的內在關聯(lián)?!靶∥遗c大我”是價值取向、價值實現(xiàn)以及價值評價的關鍵議題,要在個體將小我融入社會大我、大家關愛小家、個體奉獻社會、社會保護個體中,實現(xiàn)個體價值同社會價值的深度契合。

自我價值是人的價值重要內容。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的需求是有層次性的,首先要滿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等可稱之為缺陷需求的基本層次需求;當基本需求滿足之后,會去滿足可稱之為增長需求的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高層次需求。自我價值實現(xiàn)往往表現(xiàn)為一個人通過勞動實踐、能力運用來追求物質及精神生活的充裕,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同時,得到社會認可。顯然,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離不開勞動創(chuàng)造、潛能發(fā)揮與社會融入,需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個體必須將自我融入社會,小我融入大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可能脫離社會關系而獨立存在,任何孤芳自賞的個人只會使自身囿于黯淡無光的狹小天地。

只有將個人融入社會才能實現(xiàn)自我價值。個人在價值取向中需要保持“小我”姿態(tài),樹立“大我”情懷。這或許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但往往呈現(xiàn)于瞬間的選擇。需要注意的是,事物發(fā)展中似乎是瞬間偶然起了主導作用,但實際上往往是常態(tài)必然發(fā)揮著決定性作用。正如甘宇和羅永在面對生死考驗之際,不假思索的做出選擇,完全不計個人安危,這看似偶然,實則必然。若沒有對自身價值實現(xiàn)選擇的清醒認識,便不會有這一瞬間的大義選擇。正是有了將小我融入大我的價值理念,才使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身關系和諧,人的全面發(fā)展得到充分展現(xiàn)。

在個人將自我價值實現(xiàn)融入社會價值實現(xiàn)的同時,社會“大家”也正向回應著個人“小家”。當甘宇失聯(lián)后,政府及社會各界迅速行動起來,冒著震后諸多不確定因素可能帶來的風險,不拋棄不放棄,最終成功營救了他。在這個社會保護個體的過程中,人們基于對甘宇和羅永將個人價值融入社會價值的認同而做出了與他們那一瞬間曾經完全相同的選擇。社會和諧的關鍵是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有機統(tǒng)一。當每個個體以熱忱擁抱社會融入社會、社會以溫暖懷抱個體護佑個體成為自覺自主選擇的常態(tài)時,小我同大我的雙向良性互動則必然形成,團結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的良好社會發(fā)展格局必定呈現(xiàn)。

歷史上從來沒有所謂抽象的個體人存在,只有具體的社會人存在。社會人是兼具個體性和社會性的統(tǒng)一體,是作為“小我”以及“大我”中的“小我”而存在。“小我”的成長以“大我”的護佑為前提,“大我”的強大以“小我”的發(fā)展為基礎。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新征程中,“大我”與“小我”以及二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必將在自我價值實現(xiàn)與社會價值認同、人的全面發(fā)展與社會文明進步、人民生活幸福與民族偉大復興的主旋律中綻放出絢麗之花。

稿源:荊楚網

作者:劉浩然(華中農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

指導老師:梁偉軍(華中農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責編:王舒嫻

標簽: 雙向奔赴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相關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