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80多歲奶奶,每天深夜都在認真回復我的朋友圈

2022-11-14 22:30:37來源:?央視網(wǎng)  

順手轉(zhuǎn)發(fā)的朋友圈,

都會得到認真的評論和回復。


(資料圖片)

這會是什么感覺?

小紅書用戶@腳兒瑞表示,

自從今年4月和鄰居奶奶加了微信,

奶奶總是凌晨12點多認真回復自己的朋友圈。

即使是隨手轉(zhuǎn)發(fā)的工作相關(guān)內(nèi)容,

也會在深夜收到一段走心的回復,

“有感動到”。

一筆一劃,認真地書寫文字

奶奶的評論大多是夸獎、贊美。

@腳兒瑞記得

有段時間留胡子,

自我感覺“有點像野人一樣”,

但鄰居奶奶卻回復稱,

你留胡子好看,

再留長一點,

還可以扎個小辮子。

在鄰居奶奶的評論中,

有時會寫一些錯別字,

比如把“個”寫成了“亇”。

還有一些字是繁體,

比如“髪”。

其實,

奶奶用的是手寫輸入法。

這樣長篇幅的文字,

是她一筆一劃寫出來的。

@腳兒瑞介紹,

鄰居奶奶今年80多歲了。

和老伴兩人,

一輩子就住在上海老小區(qū)

一間20平米左右的屋子里。

老年人覺少,

半夜睡不著的時候,

就用真誠的文字和一個年輕人認真地分享。

有網(wǎng)友表示,

老一輩的人對文字很認真、執(zhí)著,

“讀這樣的文字,

真的賞心悅目?!?/p>

鄰居奶奶的文字,

認真、溫良、無所保留,

正如其人。

在@腳兒瑞的印象里,

鄰居奶奶是一個優(yōu)秀的黨員,

身為一名退休醫(yī)生,

她提醒身邊的人做好防護,

并積極響應社區(qū)防疫政策。

在生活中,

鄰居奶奶也是很溫和的人

沒什么特別的愛好,

只是喜歡玩手機,

或電腦上的紙牌接龍游戲,

同時,還照顧著

愛吃薯片、不愛吃蔬菜水果的老伴。

好像多了一個長輩

@腳兒瑞介紹

自己是在上海工作的陜西人,

偶爾才回家一趟。

鄰居奶奶是上海本地人,

其一兒一女會在節(jié)假日回家看望。

他回憶道,

他搬進這個小區(qū)已有一年,

前半年,

他和鄰居奶奶只是打照面的關(guān)系。

疫情期間,

由于該小區(qū)是三戶人家共同一個大門的戶型,

他又是樓棟唯一的志愿者,

需要幫助鄰居奶奶完成一些手機操作的事情,

才與奶奶逐漸熟悉起來。

4月12日,

他與鄰居奶奶以及另一戶鄰居建了個小群,

在禮尚往來中熟絡起來。

奶奶會發(fā)微信提醒他注意安全、

下樓做核酸,

他也會在團菜時詢問奶奶

是否需要一起下單購買。

受訪者供圖

鄰居奶奶的問候和互動,

讓他身在異鄉(xiāng),

卻有一種

“讓自己的爺爺奶奶管著的感覺”。

鄰居奶奶給他過生日

現(xiàn)在,

鄰居奶奶會時不時請他來家里喝湯,

也會給他發(fā)微信尋求幫助,

比如修電風扇、電視等,

他也很樂意去幫忙。

在身邊,去傾聽、去陪伴  

在印象里,

長輩們往往愛發(fā)一些“老年人”表情包、

風格略“土”的雞湯文案等。

@腳兒瑞表示,

鄰居奶奶平時就喜歡在小群或私信中,

發(fā)一些中老年風格的內(nèi)容。

鄰居奶奶發(fā)的中老年風的“早安”表情包

有時,

鄰居奶奶可能也并沒有完全理解

他發(fā)朋友圈時想表達的真實意思,

但奶奶會用自己的認知和感受去回復。

@腳兒瑞也沒有特意去告訴奶奶,

她的留言“火了”,

畢竟,

鄰居奶奶并不太懂“熱搜”之類的事情,

她一如既往地認真生活,

時不時回復鄰居小伙的朋友圈。

其實,

我們身邊的長輩何嘗不是如此。

他們不熟悉互聯(lián)網(wǎng)用語、

也不懂什么是玩梗。

在平日的交流中,

有時會顯得“牛頭不對馬嘴”、

詞不達意。

但他們總會時不時,

給小輩們發(fā)一些“土味”的問候,

分享些出處不明的健康小貼士,

像擔心小孩子一樣,

擔心我們照顧不好自己。

有時,

他們也會突發(fā)興致,

說一說“想當年”的故事。

其實,

年輕人未必懂他們當年的故事,

但長輩們往往并不介意,

只需要身邊有人在傾聽,

他們就格外高興。

畢竟,

長輩們要的,

僅僅只是陪伴而已。

標簽:

相關(guān)閱讀

精彩推薦

相關(guān)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