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 網(wǎng)站導航
觀察家網(wǎng) > 熱點 >

飲食養(yǎng)胃,為何偏偏“養(yǎng)”出了胃病

科普時報 | 2023-08-03 18:18:50

養(yǎng)生之道,莫先于食。《黃帝內經(jīng)》云:“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贝笠馐?,以食為養(yǎng),順應自然,吸收精華,促進健康與長壽。

胃,又稱“水谷之?!保侨梭w重要的消化器官。研究顯示,受遺傳、飲食、致病菌等因素影響,我國胃病患者高達1.2億。時下食養(yǎng)之風盛行,不少人嘗試以食養(yǎng)胃,效果非但不明顯,反而加重了胃部疾患。這其中不乏一些錯誤的方法,下面為你揭開這些流言背后的真相。

流言:喝粥易消化能養(yǎng)胃


(相關資料圖)

真相:錯。長期喝粥不僅削弱消化功能,還可能加重胃病。

大米、小米等食物在烹煮過程中產(chǎn)生糊化效應,使其易消化吸收,這對老年人、幼兒等消化功能薄弱群體更為友善。而普通人常吃“柔軟”食物,如同遇事不經(jīng)大腦“會變笨”,時間長了讓胃變得“慵懶”,以至于出現(xiàn)消化功能衰退的情況。本身患有胃酸分泌過多、胃食管反流、潰瘍和胃穿孔的人,喝粥還會加快胃酸分泌,加重病情。何況受糊化效應的影響,粥類的升糖指數(shù)更高,并不適合血糖控制不穩(wěn)者。此外,粥中營養(yǎng)僅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長期偏食會導致其他營養(yǎng)素缺乏,對健康不利。

流言:喝牛奶能保護胃黏膜

真相:錯。牛奶無法在胃部形成持續(xù)性保護膜。

有人以為,牛奶中的蛋白質會平鋪于胃壁上,形成保護膜,對于反酸、胃脹有一定的舒緩作用。事實并非如此。因為牛奶中的蛋白質在胃酸的作用下,會迅速凝結成無數(shù)的小顆粒,無法完全覆蓋于胃表面,所以根本起不到保護作用。對于胃酸分泌過多者,牛奶的稀釋作用也只是暫時性的,效果與其他食物并無差異,反而會進一步刺激胃酸的分泌。

流言:少食多餐最養(yǎng)胃

真相:錯。少食多餐并不適合所有人,還可能會打亂消化系統(tǒng)“生物鐘”。

少食多餐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胃的單次工作壓力,適合兒童、老年人等胃腸功能較弱者。而對于普通人而言,多年來養(yǎng)成的一日三餐習慣,塑造了胃腸相對固定的運動和消化液分泌節(jié)律,隨意打破的結果便是胃腸功能紊亂。況且,一日三餐更利于日常勞作,若是一邊工作一邊進食則對胃不好。

流言:常吃蘇打餅干養(yǎng)胃

真相:錯。蘇打餅干并不能完全中和胃酸,反倒會加重病情。

由于蘇打餅干中添加了碳酸氫鈉和油脂,吃起來更酥脆。碳酸氫鈉與胃酸(主要是鹽酸)相遇時會發(fā)生化學反應,消耗一定的胃酸。作為膨松劑,碳酸氫鈉在食品中的添加量僅為0.4%,無法達到有效緩解“燒心”的目的。然而,在二者反應的過程中,還會釋放一定的氣體,加重胃脹、噯氣癥狀。此外,蘇打餅干中高達20%―30%的油脂添加,還會延緩胃部排空和消化時間,增加胃腸道負擔。加之鈉含量較高,對心血管健康不利,因此不宜多吃。

流言:素食相比肉食更養(yǎng)胃

真相:錯。素食容易導致營養(yǎng)缺乏,不利于胃部自我修復。

有人認為,肉食過于油膩,加重胃腸負擔,純素食對胃更好。事實上,素食中也有很多難以消化,尤其是富含高蛋白、油脂的食物,比如豆類、堅果,以及油炸食物,都會增加胃排空時間。除此之外,膳食纖維含量較高的蔬菜和粗糧也不易消化,如芹菜、蘆筍、玉米、紅薯等。然而,肉類只要烹飪方法得當,也不會過多增加胃腸負擔。更重要的是,肉食含有優(yōu)質蛋白質和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對胃腸及人體健康不可或缺。而且,長期素食還會造成維生素B_12和脂溶性維生素缺乏。

那么,該如何科學養(yǎng)胃呢?一是正確樹立“養(yǎng)胃觀”。通過重視消化,促進營養(yǎng)吸收,改變不良飲食習慣,減少對胃腸功能的損傷,達到胃部及全身健康目標。二是要因人因地養(yǎng)胃。不同年齡、地域和健康狀況的人要養(yǎng)成適宜的飲食習慣,掌握保護腸胃的方法,做到規(guī)律飲食。三是學會關注胃部癥狀。當出現(xiàn)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胃部疼痛、反酸、噯氣等胃部不適時,一定要及時就醫(yī),切莫大意。規(guī)律飲食、合理營養(yǎng)、定期體檢是科學養(yǎng)胃的首選之策。

(作者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醫(y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

標簽:

  • 標簽:中國觀察家網(wǎng),商業(yè)門戶網(wǎng)站,新聞,專題,財經(jīng),新媒體,焦點,排行,教育,熱點,行業(yè),消費,互聯(lián)網(wǎng),科技,國際,文化,時事,社會,國內,健康,產(chǎn)業(yè)資訊,房產(chǎn),體育。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