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 網站導航
觀察家網 熱點 >

H&M虛假宣傳遭罰26萬元 被沒收違法所得超3萬元

北京商報 | 2021-09-02 08:37:14

曾幾度因質量問題等被相關部門處罰的快時尚品牌H&M,再陷虛假宣傳風波。9月1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H&M關聯公司海恩斯莫里斯(上海)商業(yè)有限公司新增了一條行政處罰信息,該公司因利用廣告對商品或服務作虛假宣傳,欺騙和誤導消費者,被沒收違法所得超3萬元,罰款約26萬元。

H&M品牌方表示:“2021年初,H&M為中國市場開發(fā)了一款產品,使用‘中國限定’熱詞。初期,產品的確是為中國市場開發(fā)的。由于銷售不錯,總部就給亞洲市場都配置了,但是中國線上頁面并未更新,忘記去掉‘中國限定’。被舉報是虛假宣傳后,我們第一時間整改并更新了產品頁面。未來也會注意加強內部監(jiān)督審核。”

這并不是H&M首次被罰。天眼查App顯示,今年1-8月,H&M關聯公司海恩斯莫里斯(上海)已有6次行政處罰,涉及問題包括對商品或服務作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宣傳;產品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生產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等。此外,該公司還在今年1月召回了322件男女童裝。

截至最近一次處罰,今年以來不算沒收違法所得,H&M涉及行政罰款累計已達約89萬元。

從被處罰時間來看,H&M可以說是問題頻發(fā):僅1月份就有2次被罰,5月份更是多達3次。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黑貓投訴App上,H&M一共收到256條投訴,僅回復了1條。投訴的問題基本是衣服尺碼不一樣、退貨問題、導購服務態(tài)度差以及衣服質量差等。

H&M在中國市場已接近“社死”狀態(tài)。天貓與京東H&M旗艦店全部下架,北京商報記者走訪時發(fā)現H&M實體店也顧客稀少,十分蕭條。很多中國消費者已明確表示,“不會再購買該品牌產品”。

消費者楊先生稱,以前總是買H&M的衣服,后來不買了,“因為H&M衣服的質量較差,洗滌后衣服發(fā)干發(fā)硬。而且衣服的領口總是向下翻,很不舒服”。

布局數年,中國一度成為H&M第三大市場,業(yè)績下滑自然會迅速在財報中體現。H&M集團二季度財報顯示,今年3月1日-5月31日,該集團在中國內地銷售額同比下降28%,損失達7400萬美元(約為人民幣4.8億元)。經濟行業(yè)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市場損失額度雖然相對H&M集團全球銷售額來說占比并不高,但卻是唯一增長市場,對H&M集團的整體財政十分重要。

H&M從盛極一時到如今,多少證明了快時尚的熱度在消減。3月上旬,快時尚品牌Zara母公司的全球7469家門店中,有3785家暫時關閉,銷售額同比下降24.1%,并且考慮暫時解雇西班牙2.5萬名店員。Topshop母公司或將因疫情永久關閉英國的數十家門店。

商業(yè)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指出:“快時尚品牌近年業(yè)績下滑,首先是疫情影響;其次是消費時代,眾多消費者選擇在網上購物,線下購物的頻次降低。”實體商業(yè)最佳的模式是減少門店數量,增加門店的體驗功能,例如很多國際品牌,門店只提供試貨服務,實行統(tǒng)一發(fā)貨,大幅度減少庫存。

賴陽認為,品牌線上運營成本比線下低,線下員工、租金的成本都很高。消費者在網上消費的頻率增加,實體店的消費者漸少,線下單店的效益下滑,而線下店成本卻居高不下,這也是大量實體店關店的原因。品牌企業(yè)面臨著轉型的壓力。

“既然進入中國市場,就要尊重中國的標準。”賴陽表示??鞎r尚國際企業(yè)進入中國市場,更新周期較快。按照相應的中國標準,有時把控不嚴格的商品會流入市場。企業(yè)應該進一步地了解中國市場的檢驗標準,例如服裝面料,海外市場和中國市場的一些要求、質量標準并不一致。

海南省預防犯罪研究會法律顧問處主任郭培元稱,由于H&M關注度比較高,衣服出現質量問題會影響企業(yè)的品牌力。H&M的質量問題,不僅僅是快時尚品牌的問題,實際上所有行業(yè)的產品質量都存在一定問題。

  • 標簽:質量問題,時尚品牌,商業(yè)有限,行政處罰

相關推薦

媒體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