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于近期刷爆網(wǎng)絡的“陷入焦慮的信小呆”,人民日報近日發(fā)表文章評論此事。人民日報表示,我們或許能更冷靜看待“別人的生活”,正視“自己的生活”。
人民日報稱,看到信小呆中獎之后的生活,往往比中獎時更真實。當初發(fā)博時問:“我的下半生是不是不用工作了?”現(xiàn)在,信小呆估計有了新的答案。一方面,達成了去馬爾代夫看海,坐游輪訪阿拉斯加等許多人向往的旅程;但另一方面,為了趕上行程,經(jīng)常每天只睡一兩個小時,接連的跨國飛行讓她無暇適應時差,因為過度“買買買”,甚至在郵輪上刷爆信用卡沒錢支付下船費用。而對未來,這位網(wǎng)紅博主也變得有些迷茫。
一個必須消費掉的大禮包,看似增加豐富性,其實限制了選擇權。經(jīng)濟學上講“邊際收益遞減”,信小呆的心情似乎也如此。人民日報表示,當物質(zhì)成為必須消耗掉的枷鎖、成為揮之不去的牢籠,可能就是“物”極必反了?;蛟S,這時的信小呆更能從正反兩個方面理解“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意趣。
人民日報表示“錦鯉生活”不易,“后錦鯉生活”則會更難。經(jīng)濟學家杜森貝利曾提出“棘輪效應”。說的是,消費決策不可逆,易于向上調(diào)整,而難于向下調(diào)整,這主要受消費習慣影響。換成中國古語講,就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因為買了一雙昂貴的鞋子,必須有條同樣匹配的褲子,還得有一個同樣分量的包吧,眼鏡似乎也得夠格……因為坐了豪華游輪,怎么能不豪放消費呢?這就是消費的水漲船高。但中獎,最大的問題在于不可持續(xù)。習慣了游玩,還愿不愿意工作?習慣了饋贈,如何坦然接受不被饋贈的生活?信小呆的迷?;蛟S也是很多幸運兒的迷茫。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或許能更冷靜看待“別人的生活”,正視“自己的生活”。在微博上,信小呆儼然成了向往的彼岸。或許,老天爺沒有將彩蛋分與每一個人,不僅不是不公,反倒可能是一種保護,因為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做好“錦鯉”,比成為“錦鯉”要難得多。
人民日報稱,我們當然可以成為“錦鯉”,每個人的人生都可以也應該出彩。但最好的“出彩”,源于由而內(nèi)外的絢爛,而非生活的染色。因為生活能帶來染色的幸運,也就一定會有褪色的失落。身在必然王國的我們,有時以為一夜暴富、有錢有閑就能進入自由王國。但事實上,邊際效用可能遞減,這山會望著那山高,避免幸福敲完門轉(zhuǎn)身就走,最好的辦法還是不懈的奮斗。所以,與其夢想一夜躍過生活的龍門,不妨去中流擊水,讓你成為自己的“錦鯉”。
這正是:心為物役,但求一夢枕黃粱。椰風海影,舟車勞頓亦他鄉(xiāng)。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少彷徨。敬業(yè)樂群,人間正道是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