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問劉伯溫:“你認為誰適合做丞相?”劉伯溫一驚,心想這是一道送命題,回答不好腦袋搬家!然后就和朱元璋故意繞彎子,就是不提自己人。
朱元璋25歲跟隨郭子興,僅在郭子興身邊干了一年多,就看出郭子興等幾位占據(jù)濠州的大帥沒前途,便以回鄉(xiāng)募兵為由,帶領(lǐng)淮西二十四將,南下定遠,攻占滁州,自立門戶。
平定滁州時,李善長投靠朱元璋,朱元璋賞識他,讓他做了大總管,比作自己的蕭何。洪武三年封功時,授李善長為中書左丞相,封韓國公,并授予免死鐵券。當時封公者有六人,而李善長位居首位,尊榮無人可比。
(資料圖片)
李善長外表寬厚,但內(nèi)心卻愛嫉妒,待人苛刻。尤其被封國公后,變得目中無人,但凡有人冒犯了他的權(quán)威,馬上就會遭到輪番彈劾,結(jié)果人人懼怕李善長,而李善長更加傲慢,朱元璋對他也開始反感。
一天,朱元璋單獨召劉伯溫,把李善長的缺點一頓數(shù)落。劉伯溫明白,李善長樹大根深,皇帝說李善長不好,但自己不能隨意附和。便勸說道:“善長雖有過失,但他功高,威望也高,能調(diào)和諸將。”
朱元璋納悶地說:“李善長屢次想害你,你竟為他說好話?我想改任你為丞相?!?/p>
劉伯溫一驚,心想皇帝是要害我呀。自朱元璋登基后,劉伯溫就窺破朱元璋有卸磨殺驢的想法,朱元璋權(quán)力欲極強,不能容忍別人和他分權(quán),之所以一直留著丞相,就是因為大明朝初建,制度、機構(gòu)還不完善,但早晚會廢除丞相之職。
劉伯溫趕緊磕頭說:“換丞相如同大殿換柱子,要用大木,若用小木,大殿會傾倒,而我不是那根大柱子。”
后來李善長被退休,朱元璋想讓楊憲做丞相,而楊憲平時對劉伯溫很好。劉伯溫卻說:“楊憲有丞相之才,但沒做丞相的氣量。做丞相的人,必須有水一樣的心胸,將大義、事理作為權(quán)衡的標準,不能有半點私意,這點楊憲做不到。”
朱元璋又問汪廣洋如何?劉伯溫說:“他的氣量比楊憲更小?!敝煸坝謫柡┯谷绾??劉伯溫說:“丞相好比駕車的馬,我擔心他會將馬車弄翻?!敝煸伴L嘆一聲,說:“看來最適合做我丞相的只有先生了。”
劉伯溫又一驚,發(fā)現(xiàn)自己又被朱皇帝給繞了。忙說:“我太疾惡如仇,又不愛處理繁瑣的事情,如果我做丞相,恐怕會辜負皇恩。天下何患無才,皇上總能找到合適人選的,只是目前這幾人都不適合罷了。”
劉伯溫聰明一世,糊涂一時。在和朱元璋的相處中,劉伯溫一直謹小慎微,明哲保身。但這次論相,在前三個回答中,劉伯溫的回答可謂完美,但就在最后一局中,劉伯溫說了個“疾惡如仇”,讓朱元璋大為不爽,埋下仇視的種子。
淮西集團名義上的代表人是李善長,但實際控制人是朱元璋。劉伯溫監(jiān)察百官,卻說自己疾惡如仇,那惡是指誰?這句話,定會讓朱元璋暗想,在你劉伯溫心中,咱朱皇帝恐怕也是那個“惡”吧。
劉伯溫論相,把朱元璋提出的三位人選全都否定,雖然說得對,但做得不明智。劉伯溫可以做魏征,但朱元璋不是李世民。這一點徐達做得就比較高明,徐達棋藝很高,但和朱元璋下棋每次必輸,朱元璋下令不準放水,徐達雖贏了朱元璋,但棋盤卻擺出“萬歲”二字,朱元璋龍顏大悅。
劉伯溫否定了楊憲、汪廣洋、胡惟庸,而朱元璋卻偏偏又任用三人為相,正說明了朱元璋對劉伯溫的不滿,你劉伯溫越說他們不合適,我越要他們做,這是在賭氣。
后來,楊憲、汪廣洋的倒臺,雖應(yīng)了劉伯溫的預(yù)言,但也讓朱元璋更加痛恨劉伯溫。你劉伯溫到處都比皇帝聰明,皇帝怎會放過你呢?幾年后,劉伯溫偶感風寒,朱元璋偏讓胡惟庸帶御醫(yī)去探望,結(jié)果劉伯溫吃了御醫(yī)開的藥后腹痛難忍,不久去世,這難道不是朱元璋故意而為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