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 網(wǎng)站導航
觀察家網(wǎng) 宏觀 >

居民財富配置迎新拐點 增量財富將持續(xù)轉向金融資產

《財經》雜志 | 2021-05-21 09:05:58
總結13家財富管理機構的問卷調查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當下財富配置的大致動向:大宗商品受熱捧,關注階段性投資機會;謹慎看多A股,整體看好債市;境外資產配置,美國、中國香港受關注;房地產不再“讓人興奮”,黃金走勢難言樂觀;全民“碳中和”,高端智造機會來了;錨定“固收+”,誰能穿越牛熊。

“居民財富配置轉向,這是與過去十年最大的不同。”提及當前居民資產配置情況,某股份制銀行零售銀行部相關負責人向《財經》記者表示。

過去十年(2009年-2019年),是中國房地產市場蓬勃發(fā)展的黃金十年,房產投資成為過去十年中個人財富增長的快車道。但此后,在“房住不炒”政策、金融部門去杠桿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中國房地產繁榮周期已接近尾聲。上述負責人認為,未來居民的增量財富將持續(xù)轉向股票、債券、黃金等金融資產,居民財富配置迎來新拐點。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沖擊尚未完全褪去,如何在確定性中把握不確定性,以面對經濟修復之中可能會遇到的意外因素,成為居民資產配置關注重點?;诖?,居民接下來需如何調整資產配置策略,以應對風險、實現(xiàn)資產升值?

近期,《財經》記者針對13家商業(yè)銀行、銀行理財子公司(下稱“機構”)展開《后疫情時代資產配置策略調查》,受訪機構總體對大類資產的配置持謹慎態(tài)度。但在它們給出的投資策略建議中,依然能發(fā)現(xiàn)資產配置的新機會。

需要注意,投資理財本身非常復雜,且因個體的資產狀況、風險承受能力等因素均不相同,本文不能作為具體的資產配置依據(jù),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大宗商品受熱捧,關注階段性投資機會

5月以來,以鋼鐵、煤炭為首的大宗商品開啟大幅上漲模式,部分投資者喊出“大宗商品太瘋狂,煤飛色舞天天漲”的聲音,“手無寸鐵”(形容鋼鐵價格快速上漲,手里沒貨而望“價”興嘆)更是一躍成為投資領域刷屏熱詞。

隨后,望“煤”止渴、踏雪尋“煤”、失之“焦”臂、寄人“璃”下、“鋁”戰(zhàn)“鋁”勝等,與“手無寸鐵”一同“晉級”。不過,此輪上漲行情并未持續(xù),在5月13日出現(xiàn)集體回落。

至于是短暫調整還是將繼續(xù)高歌上漲,市場觀點并不一致。投資者關注,此類資產是否還值得重點配置?

根據(jù)問卷調查結果,在2021年最值得投資的資產中,原油、農產品等大宗商品得到大部分機構的青睞:在參與調查的13家機構中,11家機構將其視作具備投資機會的資產,其中,更有超過一半的機構將其置于“建議增加配置比例資產”的首位。

平安理財基金投資部負責人單開佳向《財經》記者分析稱,受益于全球經濟復蘇和通脹預期的抬升,上游工業(yè)原材料等大宗商品有一定配置機會,但短期漲幅過大的品種可能面臨調整壓力;同時建議關注農產品等其他商品的投資機會,尤其是事件催化(如碳中和、新能源等)帶來的階段性投資機會。

對于后市走向,約46%的機構認為此類資產價格將在未來持續(xù)上行,迎來牛市;約38%的機構給出的預測是“走勢平穩(wěn),難出現(xiàn)大幅上漲行情”,其中,建設銀行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部相關負責人認為“未來或有價格輪換和波動”。

不過,也有兩家機構持看空態(tài)度,認為未來大宗商品價格會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下跌。主要是考慮鋼鐵、煤炭、原油等與傳統(tǒng)經濟高度相關的大宗類別,未來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背景下,缺乏長期上漲的支撐邏輯。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近期發(fā)文指出,未來較大可能性出現(xiàn)供需缺口持續(xù),美元流動性收緊,大宗商品價格邊際放緩,維持高位。但時間不確定,傾向于認為由于全球經濟復蘇的不同步,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或維持高位的時間可能會被拉長到三到四季度。此外,伴隨供需缺口和流動性未來回歸正?;笞谏唐穬r格終將回落。但在此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終結之前,時間的長度可能會超出大部分人的預期。

謹慎看多A股,整體看好債市

“一根大陽線,大家跑步來相見。”2020年末,A股、基金走出火熱行情,再加上2021年春節(jié)前的紅包派發(fā)浪潮,以90后為代表的非專業(yè)年輕投資者蜂擁入市,力圖在牛市中分一杯羹。遺憾的是,隨著后續(xù)股市震蕩回撤,部分投資者還沒來得及體會賺錢的快樂,便遭遇市場一記重擊。

在此背景下,A股是否還會成為機構眼中值得配置的資產?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原油、農產品等大宗商品之外,A股和債券是機構最為青睞的兩類資產,建議對這兩類資產增加配置的機構數(shù)量高達12家。

對于A股市場后續(xù)走勢,約69%的機構持謹慎看多態(tài)度,認為風險大于機遇,建議選擇低配;31%的機構則表現(xiàn)得較為樂觀,認為機會大于風險,建議投資者選擇高配。

中信銀行在此前發(fā)布的2021年《宏觀經濟與大類資產展望》報告(下稱“報告”)中指出,從長周期的產業(yè)趨勢看,A股即將進入或已經處在復蘇期,隨著“十四五”規(guī)劃的落地,行業(yè)集中度會進一步提升,產品滲透率將持續(xù)提高,有望跨進技術周期成熟階段,從而形成指數(shù)級別的慢牛行情(類似2009-2019年期間美股)。

“2021年需警惕信用風險向流動性風險的轉化,A股估值的消化需要盈利增長的帶動,投資者可按震蕩市的預期安排持有計劃,結構上延續(xù)‘剩者為王和‘勝者為王’的邏輯判斷。”建設銀行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

債券市場方面,根據(jù)問卷調查結果,在參與調查機構整體看好債券市場投資機會的背景下,約有54%的機構認為對利率債的配置優(yōu)于高等級信用債,30%的機構對利率債的配置和高等級信用債的看法大致相當;16%的機構認為對高等級信用債優(yōu)于利率債的配置。

在單開佳看來,“在通脹預期抬升與經濟修復的雙重壓力下,境內外無風險利率或將小幅抬升,我們的態(tài)度整體偏謹慎,債券投資應以持有至到期投資為主。境內債市則以中短久期、配置型倉位為主,高評級信用債有一定配置價值,應盡量避免通過過度信用下沉來提高收益率;美債則少配置,觀望為主。”

值得注意的是,在A股市場、債券投資之外,5家機構選擇將私募股權投資納入資產配置范圍。不過在具體投資建議上,更多機構持相對謹慎態(tài)度,62%的機構選擇“謹慎看好,適度加大配置”,32%的機構則認為不會有太好的機會,建議保持觀望或少量配置。不過,也有1家機構較為樂觀,認為2021年私募股權投資值得重點配置。

境外資產配置,哪個區(qū)域有“錢景”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尋求跨區(qū)域資產配置,境外市場成為重要配置板塊。但當前,海外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世界主要經濟體遭受沖擊,境外資產配置是否還存在機會?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對于2021年境外資產配置的整體投資機會,約54%的機構持謹慎看好態(tài)度,建議適度加大配置;38%的機構認為不太樂觀,建議保持觀望或少量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jù)問卷調查結果,在境外資產配置區(qū)域的選擇上,中國香港和美國成為熱門區(qū)域市場。13家參與問卷調查的機構中,有10家機構將中國香港市場納入選擇范圍,7家機構選擇美國市場。同時,兩家機構認為東南亞、日韓等市場存在投資機會。另有一家機構認為,歐洲市場亦值得關注。

“投資者可關注港股的配置機會。”建設銀行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部相關負責人認為,港股高股息率和估值洼地的相對優(yōu)勢在2021年逐漸凸顯,考慮到港股基本面受國內經濟驅動、流動性受美聯(lián)儲政策驅動,港股的配置價值仍在,但需要注意港股市場不確定性風險較多,匯率調整疊加做空機制加大了港股的市場波動率,投資者需要根據(jù)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適當配置。

招商銀行在最新發(fā)布的《2021中國私人財富報告》(下稱《報告》)中指出,受益于南下資金擴容、中概股回歸潮、行業(yè)結構優(yōu)化推動估值中樞提升,港股預計有所回升。

問卷調查結果同時顯示,海外主要發(fā)達國家證券市場是機構眼中的“香餑餑”,在參與調查的13家機構中,8家機構認為此資產值得配置。

不過,在配置比例高低上,約76%的機構持謹慎看多態(tài)度,認為應適當?shù)团?同時有兩家機構態(tài)度較為樂觀,認為還有一定上漲空間,建議高配。不過也有一家機構持截然不同的觀點,認為目前估值已經很高,風險大于機會,建議回避。

“美股存在利率上行、流動性收緊等潛在風險,預計增速放緩。”招商銀行在上述《報告》中表示。

平安理財基金投資部負責人進一步指出,美股市場應重點關注景氣修復周期中更為受益的低估值傳統(tǒng)行業(yè)股票,考慮到未來一段時間通脹有進一步上升的空間,更需要關注抗通脹能力較強的板塊或行業(yè),比如上游原材料、必須消費品等。

房地產不再“讓人興奮”,黃金走勢難言樂觀

“房子將不再是‘讓人興奮的資產’。”中信銀行在上述報告中做出如是描述。其認為,目前,居民部門杠桿已經加無可加,債務風險不斷累積上升。疊加‘房住不炒’政策、金融部門去杠桿、居民收入增速放緩、人口老齡化等因素,中國房地產繁榮周期接近尾聲,房價已失去持續(xù)普漲的基礎。

上述觀點在問卷調查結果中也得以佐證。提及“2021年度最應該防范或最不推薦配置的大類資產”,參與調查的13家機構中,有7家機構選擇將房地產列入。

同時,對于2021年國內房地產市場,所有參與問卷調查的機構看法一致,認為“國內房地產市場分化嚴重,謹慎看好重點區(qū)域的投資機會。”

某證券公司固收業(yè)務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房地產的配置機會很少,能看得到的在于一線城市的改善型需求,尤其體現(xiàn)在大平米房產上,未來3-5年內會有一波上漲機會。

緊隨房地產之后,黃金等貴金屬亦被6家機構列入“不推薦”配置的資產。

此外,對于黃金后市走勢,大部分機構認為形勢難言樂觀。有62%的機構認為黃金價格會出現(xiàn)一定程度下跌,未來建議選擇減少配置或少量配置;其余機構則認為未來黃金價格走勢平穩(wěn),配置方面建議選擇保持不變。

招商銀行在上述《報告》中指出,預計2021年,在弱美元周期、經濟復蘇對工業(yè)品需求提升的兩大背景下,大宗商品表現(xiàn)有望強勢,黃金價格受利率影響有一定抑制。

但無論如何,具有避險屬性的黃金,都不應在資產配置中缺席。中信銀行在上述報告中進一步指出,美國政府為迎合選民不停通過財政補貼進行再平衡,政府債務和財政赤字持續(xù)惡化,一旦美國在中美博弈中輸?shù)?,美元信用體系將面臨巨大的風險,而黃金是唯一可以抗衡美元信用風險的資產。因此,在未來數(shù)年時間中,居民資產配置中都應為黃金留有一席之地。

全民“碳中和”,高端智造機會來了

將時間線拉長,未來三年有何主題性投資機會?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十四五”規(guī)劃聚焦的相關產業(yè)和方向被各家機構看好。在此之中,“碳中和”成為最受關注主題。

華夏理財相關負責人指出,中國已經制定“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規(guī)劃,未來我們在能源消費結構、經濟發(fā)展模式上都將迎來較大挑戰(zhàn)和機遇,綠色低碳循環(huán)成為發(fā)展主題,相關的投資標的將迎來巨大機遇,尤其是與中國經濟高質量發(fā)展息息相關的行業(yè)和投資主題將會迎來重要的發(fā)展機會,重點關注清潔能源開發(fā)、風能發(fā)電、光伏產業(yè)、新能車、生物環(huán)保、綠色農業(yè)等行業(yè)及上下游的投資機會。

“相較于歐美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50-70年過渡期,中國‘碳中和’目標隱含的過渡時長僅為30年。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預計在節(jié)能、電氣化加速、清潔能源替代以及碳匯集技術發(fā)展四個最主要的碳減排舉措方面,后期相關政策的力度相較之前均會有進一步的加強。”寧波銀行總行私人銀行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

“碳中和”之外,高端制造、大消費等也頗受機構關注。

建設銀行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部相關負責人認為,高端制造(具體包括智能制造、新能源制造、軍工制造、科技制造、生物制造),“十四五”規(guī)劃(新能源產業(yè)鏈、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龍頭券商),雙循環(huán)的消費端(世代新消費和奢侈品)存在政策引導拉升盈利的優(yōu)勢。

“預計國內消費(國內大循環(huán))、科技創(chuàng)新、新能源等主題的成長確定性相對較高。”廣發(fā)銀行相關人士表示。

杭銀理財策略配置部副總經理周宇向《財經》記者表示,未來主要關注國家政策有引導性的方向以及基本面發(fā)展的方向,與“大循環(huán)”和“雙循環(huán)”契合的方向,包括綠色經濟(新能源)、半導體、大消費、高端制造業(yè)。

“傳統(tǒng)行業(yè)的數(shù)字化轉型、生物醫(yī)藥、消費大類中的可選消費類別等亦是未來可能出現(xiàn)的主題性投資機會。”某城商行私人銀行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消費大類中的可選消費類別將伴隨經濟復蘇企穩(wěn),相較于剛需性的消費有更大的上升空間。

錨定“固收+”,誰能穿越牛熊?

未來應如何有效進行資產配置?參與問卷調查的機構均認為,不同客戶的資產配置方案取決于可投資資金規(guī)模、風險偏好、收益目標、投資周期等約束條件??傮w來看,若從可投資資金規(guī)模角度粗略分析,可投資資金規(guī)模較小的建議以固定收益類資產為主,隨著可投資資金規(guī)模提升,可均衡加入權益類、商品類及另類投資等資產。

北京銀行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部副總經理王曉玲認為可遵循以下三個原則:其一,可投資資金越多,固收類的占比應逐漸減少,權益類可逐步增加;其二,可投資資金越多,公募的占比可適度減少,增加私募多策略產品配置;其三,可投資資金越多,高流動性的產品需求降低,可以投資一些長期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資管新規(guī)”過渡期即將結束,多家機構亦在調查問卷中均透露了接下來在理財產品上的重點發(fā)力方向。

光大理財相關人士透露,光大理財正大力發(fā)展“固收+”產品。“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仍不穩(wěn)固,看好利率下行帶來的固收類產品表現(xiàn)。”

“大力發(fā)行‘固收+’產品,契合投資者偏穩(wěn)健的風險偏好,同時可以享受中國資本市場持續(xù)向好的制度紅利。”招銀理財相關專業(yè)人士表示。

平安理財固收投資負責人熊珣直言,“固收+”產品是老理財產品向新產品轉化的較好選擇。當前時點,雖然權益的潛在回報會明顯低于前兩年,但是優(yōu)秀的“固收+”產品將聚焦于絕對收益,為客戶提供穿越牛熊的回報。

在發(fā)力“固收+”產品之外,亦有建設銀行、興銀理財、杭銀理財?shù)葯C構表示未來將發(fā)力FOF型、權益類產品等。

“探索FOF等資產組合方式,通過資產組合和策略模型盡可能降低資產相關性、產品波動性;同時FOF模式下,優(yōu)選的基金經理具備的超額收益能力可以提高風險收益性價比,更容易被理財客戶接受。”杭銀理財策略配置部副總經理周宇告訴《財經》記者。

(感謝建設銀行、中信銀行、廣發(fā)銀行、北京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等6家銀行,以及農銀理財、招銀理財、平安理財、興銀理財、光大理財、華夏理財、杭銀理財?shù)?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對本次問卷調查的支持)

  • 標簽:金融資產,增量財富,居民,財富配置

媒體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