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 網站導航
觀察家網 > 國內 >

世界看點:科學與太空相互碰撞 知識和奇妙完美結合&nbsp;<br>“天宮課堂”第三課側記

法治日報 | 2022-10-19 09:40:54

□ 記者 陳麗平


【資料圖】

□ 見習記者 韓 瀟

10月12日,“天宮課堂”第三課開講。

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在中國空間站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問天實驗艙內進行授課。

“天宮課堂”迎來新教室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同學們好!”

隨著航天員陳冬的開場白,3名航天員首先介紹了“天宮課堂”新教室——問天實驗艙,展示了他們在問天實驗艙內在軌工作生活的場景。

“問天實驗艙具備獨立支撐乘組在軌生活的能力和完整的控制系統(tǒng),如果核心艙遇到緊急情況,問天實驗艙可以作為整個空間站的核心接管控制空間站?!眲⒀笳f。

作為空間站首個科學實驗艙,問天實驗艙擁有強大的空間科學實驗能力。艙內實驗能力比核心艙提升了一倍,實驗項目以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研究為主,配備了功能各異的科學實驗柜。有為科學實驗提供密閉潔凈操作空間的科學手套箱、被譽為“太空冰箱”的低溫存儲裝置、“動植物的太空旅館”生命生態(tài)實驗柜、“小型太空生物實驗室”生物技術實驗柜和變重力實驗柜等設施設備。

授課過程中,航天員演示了微重力環(huán)境下的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和會調頭的扳手等神奇現象,并生動講解了實驗背后的科學原理。

“播種太空”孕育新夢想

“天宮課堂”第三課還首次展示了空間站植物研究項目的科學實驗操作。

9月9日,“天地共播一粒種——青少年與航天員一起種植物”科普活動啟動,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鄭慧瓊團隊的擬南芥、水稻種子在全國多所學校的學生手中生根發(fā)芽。

經過一個多月的天地對比實驗,來自云南大理分課堂的小學生現場展示了自己種植的兩組擬南芥。

航天員陳冬展示了他們在空間站種植的生菜和小麥,介紹了生命生態(tài)實驗柜進行的擬南芥種植研究項目。他戴上混合現實眼鏡進行手套箱剪株操作,現場采集擬南芥樣本并放入零下80攝氏度存儲區(qū)。

劉洋向同學們展示了空間站里已經長成的水稻植株和神奇的水稻“吐水”現象,讓大家了解水稻“從種子到種子”全生命周期的培養(yǎng)過程。

“非常期待能夠在空間站收獲自己種植的糧食。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在月球甚至在火星,我們都能見到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涼夢’?!标惗f。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應用發(fā)展中心主任張偉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說:“我們把太空科學研究引入‘天宮課堂’,通過太空科技研究和地面實驗進行天地對比,更好地讓同學們了解太空,了解在太空開展的研究實驗,從而激發(fā)同學們對太空研究的興趣,激勵青少年投身到祖國科技事業(yè)中?!?/p>

天地互動帶來新體驗

“在微重力環(huán)境下,為什么植物的根還能扎進土壤中呢?”

“在空間站種植植物如何解決光照問題?是否使用自然光?”

“在空間站可以看見其他衛(wèi)星嗎?”

……

實驗演示結束后,航天員們通過天地通話方式與地面課堂的師生進行互動交流。

此次太空授課繼續(xù)采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地面主課堂設在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三個分課堂分別設在山東省菏澤第一中學、河南省科技館和云南省大理新世紀中學,約400名中小學生代表參加現場活動。

為保障“天宮課堂”順利進行,空間站上的測控與通信分系統(tǒng)高效助力了實時課堂互動。測控與通信分系統(tǒng)配備了圖像話音的采集和通信設備,這些設備能夠采集到航天員授課的畫面和聲音,記錄課堂實況,并通過通信設備傳達到地面。

同時,北京空間信息傳輸中心調用“天鏈一號”03星和“天鏈二號”01星,為中國空間站組合體提供天基測控與數據中繼服務,搭建起天地往返的“信息天路”,為太空授課的順利進行提供了穩(wěn)定可靠的數據傳輸支撐。

授課結束,陳冬寄語青少年:“科學與太空相互碰撞,知識和奇妙完美結合,盡在天宮課堂!”

中國科學院附屬實驗學校學生張許浩說:“這次天宮授課帶給我極大震撼,我非常熱愛航天科技研究,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登上空間站,為我國的科技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p>

標簽:

  • 標簽:中國觀察家網,商業(yè)門戶網站,新聞,專題,財經,新媒體,焦點,排行,教育,熱點,行業(yè),消費,互聯網,科技,國際,文化,時事,社會,國內,健康,產業(yè)資訊,房產,體育。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