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00后在朋友圈吐槽公司后陷入被解雇危機,此事引發(fā)網(wǎng)友討論,對于一些年輕人來說,把生活里雞毛蒜皮的一點不開心或者糗事發(fā)在網(wǎng)上吐槽成了解壓的一種方式,也因此出現(xiàn)了以“檸檬頭視頻”為代表的匿名吐槽視頻系列,備受歡迎。這些在網(wǎng)上匿名吐槽的人也被稱作互聯(lián)網(wǎng)“苦學”家?!拔矣锌嗍路窒斫o大家樂一樂”,互聯(lián)網(wǎng)“苦學”是解壓的好方法嗎?記者與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會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張燕聊了聊。
A
不吐不快?互聯(lián)網(wǎng)“苦學”為啥流行?
(資料圖)
在開聊之前不妨先了解下啥是互聯(lián)網(wǎng)“苦學”。在各個視頻平臺,您可能看到過這樣的視頻:一個晃來晃去的大檸檬,上面只能看到人的眼睛和嘴巴,視頻中的“檸檬頭”向大家吐槽各種糟心的、尷尬的、生氣的生活瑣事,“把朋友家馬桶蓋一腳踩碎了”“開學第二天曠課了但我是老師”“全麻手術后向醫(yī)生求婚但男朋友在身邊”……當事人倒完苦水,評論區(qū)網(wǎng)友們笑成一片,這樣的視頻在年輕人中非常受歡迎。
張燕認為,互聯(lián)網(wǎng)“苦學”的流行與年輕人對手機的依賴分不開,“長期的學習、生活習慣使得手機成為他們生活中最信賴的朋友,手機成為社交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難以釋放的情緒,網(wǎng)絡傾訴這樣一個簡單便捷、相對保護隱私的方式就成為年輕人的選擇?!?/p>
這類視頻對于觀者來說確實有別樣魅力,00后小薛就表示自己特別喜歡看“檸檬頭”視頻,“因為我覺得大家不會假裝堅強,在檸檬頭的面具下露出了真實的一面。”00后學生小張自己還拍過這樣的吐槽視頻,“雖然我不會特意去看,但還是感覺檸檬頭視頻是很真實的情緒分享,自己也嘗試拍過。”
B
互聯(lián)網(wǎng)“苦學”只是將情緒轉移,并不能積極地解決問題
在張燕看來,互聯(lián)網(wǎng)“苦學”是將情緒轉移并合理化的一個過程,“其實比較科學的方法是正面、積極地解決問題,而不是把問題轉化、替代或者壓抑。”
日前,一檔00后成長類節(jié)目中,一位00后女生認為自己團隊的直播間流量損失嚴重,有失公平,于是在情緒驅使下發(fā)朋友圈讓私域用戶退款。公司上層看到后,嚴厲批評其內容有損公司形象,認為無限度地宣泄個人情緒是極不負責的行為。由此,她陷入了被解雇的危機。網(wǎng)友對此議論紛紛。
以此為例,張燕表示,“我們應該尋求與身邊人溝通、與公司溝通,不僅是讓自己得到一些成長,也改變自己一些不合理的期待和不合理的想法,這是我們應該做的部分。”
我們也能看到,網(wǎng)上不少吐槽的視頻、圖文,其實并不是什么大事,絕大部分是雞毛蒜皮的小事,生活中的一個小尷尬,職場中的一點小不順,也有網(wǎng)友認為年輕人也太不能吃苦了,這點小事就要出來“賣慘”,張燕認為這其實與個人價值觀念的差異有關系,“比如說有的年輕人會覺得我新到一個公司每天都要干端茶送水、替人跑腿這樣無關緊要的活是自己在吃苦。這可能是因為對于新公司沒有歸屬感,沒有集體感。我們吃苦是為了我們自身集體更好,當有這樣一個信念時,我們可能就會為了別人積極主動的服務,這種服務是有價值的?!睂Υ藦堁嘁步o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提出一個參考意見:“如果您是家長的話,最好從孩子小時候起培養(yǎng)他的責任意識,這個家是大家的家,一定要強調這一點?!?/p>
C
如何正確解決“我心里苦”?選擇合適的傾訴對象
誰的生活里沒有發(fā)生過幾起尷尬到想找個地縫鉆進去的糗事呢,對于年輕人把自己生活里尷尬的糗事分享到網(wǎng)上讓大家樂呵樂呵的行為,張燕也表示理解,“當我們發(fā)生糗事,是選擇放出來還是遮掩起來要看個人壓力的耐受力,當壓力大到個人難以釋放消化時,傾訴出來其實是很好的選擇?!?/p>
傾訴的方式也人各有異,記者采訪了三位00后:小A表示自己一般會和好朋友分享,也會發(fā)抖音吐槽;小B則會跟朋友家人吐槽;小C則會選擇在自己的微博中發(fā)泄情緒,吐槽生活煩惱。張燕從心理咨詢師的角度給出了三個傾訴對象的來源,第一個是找過來人,“他們可以是親人長輩,也可以是自己的老師,可以尋求這些有著更豐富生活經(jīng)驗的人生導師的幫助?!钡诙€是找知心姐姐型的人,“我們生活中如果有非常有愛心的姐姐型的人也可以尋求她的幫助,你可以與她們建立良好關系,在你有需求的時候,她們能夠起到陪伴的作用?!钡谌齻€傾訴對象是心理咨詢師,“我們常說其實人人都需要心理咨詢師。去尋找一些有心理學基礎的、能夠幫助你做自我分析的專業(yè)人員,調節(jié)自己的心態(tài)?!?/p>
對于如何用更好的心態(tài)應對生活中的尷尬事,張燕也給出了一些小方法:“首先是要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的耐受力。我們所遇到的事對于其他人來說可能真的就是一些小事,我們要停下來想一想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是我們自我成長的不足還是他人的過錯或是無法避免的禍事。如果是自己的原因,要從事件中思考總結以避免再度發(fā)生。如果是他人的過錯,我們也要學會原諒,放過自己。對于無法避免的禍事,去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積極地接納應對,想辦法解決會更好。”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